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第325节
作者:浣若君      更新:2025-11-04 17:30      字数:3167
  时光荏苒, 转眼已经是1973年。
  陈棉棉又过了一个三十岁,今年已经32了。
  虽然她已经多活过一辈子,而且上辈子活到三十大几,人生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但哪有人不喜欢年轻, 喜欢自己变老的呢?
  还好妞妞身体健康, 也永远成绩优异。
  以及, 陈棉棉又升官了。
  李部长没在职位问题上画大饼, 去年就给了她七级干部,待遇也随之提高。
  到了将来人们不怎么关注职级,所以陈棉棉原来也不理解啥叫个七级干部。
  但现在她当然了解了, 因为她现在是河西地区级别最大, 但也最年轻的国家干部。
  而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单位是中央直属,在地方,她甚至能当副省长。
  也就是说西北五省的副省长, 工资待遇和政治地位, 就和她是一样的。
  她也终于淘汰掉了那辆破嘎斯, 现在有了一辆专门属于她自己的车, 还是红旗轿车。
  换而言之, 她已正式迈入高级干部行列了。
  事业得意, 也算稍稍弥补了陈棉棉再度老去的遗憾,也是在这段时间里, 她将得到一个天大的机遇。
  但同时,那其实也是个两难的抉择。
  因为她得选择, 是亲自去见偶像, 还是要给偶像展示她的政绩。
  ……
  说回当下。
  现在是1973年的四月底,周六的傍晚。
  细雨蒙蒙的傍晚,陈棉棉刚刚从学校接上妞妞, 就得赶紧开车前往新开垦的3号葡萄园。
  妞妞一上车,她就递过一杯水和一个油馍,说:“饿坏了吧,先吃这个垫垫肚子。”
  妞妞虽然不会后空翻,但她的大脑绝对超乎大多数人。
  她接过油馍,先说:“妈妈,车上有机器喔,而且还是小小的,但是很重的那种。”
  陈棉棉按理应该派有司机的,但待遇到了,车也到了,可是上面迟迟没派司机来。
  今天是林衍帮她开的车。
  他笑问:“赵望舒只听声音就能听出来是很重的东西吗,你的耳朵就那么灵?”
  后备箱里有东西,颠一下就会响。
  要是普通人,会觉得后备箱里有东西就有呗,有什么关系呢,谁会在意那个?
  可是妞妞不但会观察,而且她会很自然的去思考,看那是什么东西。
  她说:“听声音它的体积不大,但是重量很大,是钢铁做成的。”
  陈棉棉示意孩子吃东西,说:“你正要长个头呢,要多吃点,快吃馍。”
  妞妞咬一口馍,又说:“是胡麻油烙的喔,而且油没有烧焦,好香好香的。”
  林衍笑着说:“托你妈妈的福,现在大家每天都可以吃到胡麻油了,它虽然有点发苦,但还是很好吃的,望舒,要谢谢你妈妈。”
  妞妞从善如流:“谢谢妈妈。”
  去年除了小麦,陈棉棉还规划并大规模的种植了胡麻。
  而它到了将来,会有个更高端的称呼,亚麻籽,据说它对儿童的大脑发育特别好。
  但如果掌握不好,熟油时熟过头,它就会有一股淡淡的苦味儿。
  西北人习惯了那股苦味儿,反而觉得它很香,林衍都已经习惯胡麻油的苦味了。
  但妞妞还小,舌头很敏感,也不爱苦味。
  她所有吃的油,也都是陈棉棉自己熟过的。
  孩子再打开水杯,又是一声感叹:“哇,甜甜的八宝茶,妈妈,我好开心啊。”
  物质丰裕的好处就是吃得好。
  陈棉棉拼命升官,也是为了口腹之欲。
  她现在一月的工资高达96块,还有相应的粮票,她想买啥就买啥。
  她今天给妞妞煮的,是西北地区在解放前,只有地主家的孩子才能喝得起的八宝茶。
  那里面有李广杏,葡萄和核桃,枸杞干儿,再加□□糖一起熬煮过,特别好喝。
  陈棉棉自己的茶比妞妞的还要更上档次,因为她的里面,加了从青海买的冬虫夏草。
  妞妞边吃,眼看车一路去葡萄园,边又问:“妈妈,是不是又有挖掘机坏掉了呀?”
  陈棉棉说:“今天是一台铲车,但咱们运气特别好,应该今天就能修好它。”
  妞妞竖三根手指,说:“妈妈,咱们已经有三座葡萄园了。”
  ……
  泉城有炼油厂,而且归钢厂管理,严老总也全力支持农垦事业,所以陈棉棉不缺柴油。
  但机器用久了就会坏,而且去年所有的挖掘机和唯一一台铲车没有停,大干了一整年。
  挖掘机因为数量多,还能等。
  但今天坏的是铲车,也必须马上修好。
  因为最近雨多,3号葡萄园的水渠形成了堰塞湖,如果不赶紧修好铲车,让它协助挖掘机搞疏通,堰塞湖就会淹掉下游的村子。
  陈棉棉和妞妞吃馍喝水,林衍踩着油门一路狂奔,出泉城跑了大概80多公里,才到正在进行垦荒工程的3号葡萄园附近。
  现在是春天,今天外面又有雨,特别冷,陈棉棉就不让妞妞下车了。
  她喝着妈妈给她煮的,温热甜蜜的八宝茶,坐在温暖的车里,好奇的看着窗外。
  突然有几颗脑袋凑到了车窗上,在轻轻拍打玻璃。仔细看,是几个十七八岁的大姐姐。
  她们浑身湿漉漉的,在朝妞妞微笑。
  她们也就是从全国来到西北,支援垦荒的工农兵大学生了,妞妞也朝她们挥了挥手。
  再说陈棉棉。
  她一下车,先碰到的当然是曾风。
  他比赵凌成小五岁,今年其实才刚刚三十岁,但这两年他着实辛苦,都有白头发了。
  不过事业的辛苦只是一方面。
  他最大的问题是,他去年结婚了,但因为只专注挑选老岳父,没怎么关注媳妇,而他挑的岳父也确实好,申城出身的部委大领导。
  但他那媳妇有个麻烦问题,结婚后曾风才发现的,对方有精神疾病,动不动就会发疯。
  而且对方是申城姑娘,比较排外,不但不跟着曾风来西北,还总骂他是乡巴佬。
  曾风想一结婚就生孩子的,去年还专门回去怀孩子,结果发现媳妇精神时不时不正常,他怕遗传给孩子,裤子一提就回西北了。
  他的媳妇是个麻烦,因为岳父是大领导,他不好离婚,但不离婚吧,精神病很可能遗传,他又不敢生孩子。
  发愁嘛,他的头发都愁白了。
  他打着把破伞,两腿都是泥,大声问:“主任,你还真找到铲车的轴承了?”
  陈棉棉说:“我们找来好多,只是需要轴承里的滚珠吧,一个个对比吧,看哪个型号合适。”
  林衍也下车了,打开后备箱,招呼几个学生说:“同学们,快过来搬东西。”
  妞妞猜得很准,车上拉的是铲车的零部件。
  它们虽然都很小,但是质量很大,特别重,小小一样东西,一个男孩子抱不起来,得要两个人才能从车上抬下来。
  林衍也算久病成医了,现在啥都会修。
  他套了件脏外套,再穿一条脏裤子,不顾满地的稀泥,直接钻到了车底下。
  垦荒工程已经到中期了,而陈棉棉是总指挥,曾风是副总指挥。
  看到他们俩站在雨中,就有女学生过来帮他们打伞。
  但陈棉棉读书时最烦的就是帮领导撑伞,己所不欲就勿施于人,她从学生手里接过伞来自己打着,就把几个女孩子给打发了。
  一年垦四万亩荒地,曾风原以为不可能的。
  可现在不但戈壁已经被开垦成了良田,今年又还多种了五千亩葡萄苗,照这个速度,到1975年,他们的计划必定能完成。
  他就说:“主任,只要这个水渠能打通,让3号葡萄园吃足水,明年咱们就可以栽树了。”
  陈棉棉却问:“新来的学生们怎么样,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还有生病的,多不多?”
  曾风手叉腰,点头说:“生病的确实多,附近的医院是只要来一批新学生就要爆满。”
  但再笑着说:“那不很正常嘛,我到西北,不也是先被水土不服给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陈棉棉又问:“吃的方面,你们跟村子里商量好,没有为难过学生们吧?”
  曾风翻个白眼,反问:“我是那种人吗?”
  陈棉棉笑着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厚道人,但我怕万一有人举报学生们呢?”
  话说,大学生们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到了西北得先经历一点,水土不服。
  具体表现就是上吐下泄,拉肚子或者上火,有痔疮的,痔疮还得爆血。
  因为相比南方,西北的气候极端干燥。
  学生们当然会哭闹,想回家。
  为了哄着孩子们干活儿,曾风他们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各种办法。
  首先是,大学生们可以去附近的村子里问村民买各种食物来搞补贴。
  村民们习惯抓野鸡野鸭子,还有人悄悄养了鸡,要卖给学生们,曾风他们不会阻止的。
  而且虽然葡萄园不需要负责伙食,但隔三岔五的,曾风就会委托民兵队或者钢厂,再或者铁管所,让他们进山里打些野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