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作者:
池乌 更新:2025-11-04 16:40 字数:3149
公冶明感忙抓紧机会,用牙咬着绳索,连拉带扯地将绳索撕成两断,飞快地用脚蹬开,连滚带爬地往外跑。
迎面就撞上站在门口李秉成,手里还拿着柄锄头。
虽说李秉成不是习武之人,但手上有了武器,多少有些难以对付。公冶明没心思伤他,可他是真冲着公冶明的性命过来。锄头对着他的脑袋,接连不断地挥下。
公冶明在屋子里左闪右避,直到外头传来敲锣打鼓的声响,是捕快过来的信号,才终于逮到机会从门缝里钻出,拼命地往前跑。
身后的脚步声又急又多,甚至夹杂着马蹄。他只顾着在小道里穿梭,在屋檐上翻上翻下。夏日的烈阳烤得瓦片火一般的烫,没有鞋子,他感觉自己好像奔跑在刀尖上。可他根本不敢停下,只能埋头疾跑。
一直到跑进深山,身后的追赶声都听不见了,他终于放缓了速度,撑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已经红得发紫,痛得根本站立不住。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脚底总算舒服了些,这时背上又传来刺痛。他伸手摸了摸,肩胛骨的位置似乎被划了,脱下衣服一看,背上足足四五道口子,横竖都有,已将衣服晕成红色。
李秉成拿着锄头,垂头丧气地往遂宁走。他的样子也没好到哪里去,鞋子跑没了一只,一瘸一拐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浸透。
他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自己的药馆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能继续开下去吗?遂宁的老百姓该如何看待自己?岂不是每次路过这里,都得说自己的闲话?
他想象中的事并没有发生,药馆的生意照往常那般欣荣,客人接二连三地过来,事情似乎从未发生过一样。
煎药的工作很快后继有人。那是他的一个远房叔叔,名叫李通,在遂宁住了段时间,非常能说会道,很快和遂宁的百姓们打成一片。在周回春的信寄到前,他也想过让这位叔叔给自己帮忙,如此一来,正好称了他的心意。
他不知道的是,出事的前一天。李通找过那个客人,给了他一笔银子,叫他想办法把药馆新来的小伙子弄走。
客人对久病卧床的父亲积怨已久,为了嫁祸给公冶明,直接下了狠手。
公冶明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很倒霉。
画风潦草的通缉令从遂宁贴到了处州,他只能故技重施,拿碳灰涂花了脸,挡住那道显眼疤痕,靠着别人施舍的几个铜板,勉强度日。
有区别的是,这次他不是打扮成叫花子,而是成了真的叫花子。
处州的通缉令很多,无一例外的是画风都很写意,上百张潦草的人头贴了整整一面墙,他的头像只能挤在小小的角落里,并不显眼。
那些人头下的赏银也比他高出许多,十两的,百两的,甚至千两的都有。他看得入神,忽然耳边传来的一人充满挑衅的声音。
“喂,你是新来的?”
公冶明循声看去,说话的那人也是个叫花子,脸涂得跟花猫似的,身上衣服全是破洞。但他穿了双鞋,还是双不错的布鞋。
公冶明懒得说话,点了点头,表明自己新来的身份。
那人又道:“你可能不懂这里的规矩,处州的街已经被我们包下了,你不能抢我们饭碗。”
他看着这光脚的叫花子一声不吭地转身走开,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得意,脑袋上就挨了重重一下。
他慌忙扭过头,光脚的叫花子左手举着根竹竿,暴雨般劈头盖脸地往自己身上打来。
公冶明总算找到一个可以出气的对象,一个小叫花子,在处州占地为王,要饭还要出优越感来了,该打!
“别打了,别打了!”那叫花子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跪在地上连连哀求。
公冶明也觉得差不多了,将竹竿收到身后,对那叫花子问道:“你可知道这些通缉的人是谁?”
“这我哪认识……”那叫花子犹豫着,忽地想起来什么,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人,嘴角激动地颤抖。
他对面前的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脱下脚上的布鞋,双手递到他的面前。
“将军,您请笑纳。”
“你是谁?”闻到鞋子穿出的臭气,公冶明眉头皱地更深了,暗暗捏紧了手里的竹竿。
“将军,您不记得我啦?我是钱景福呀!”叫花子笑道。
第228章 天门渡5 楚歌
在一间废弃的院子里, 公冶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叫花子。
他们各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挤在一间屋子里。放眼往去, 足有一两百号人。
“这儿是一部分咱们的弟兄,城南也有一部分,城东也有, 城西也有。”钱景福看向公冶明, 笑容格外灿烂。
公冶明看着面前的景象,嘴角不自禁地上扬,问道:“大伙儿……都逃出来了?”
“几乎都逃出来了。”钱景福道,“山海卫遇袭得早, 我媳妇她二弟趁乱逃了出来, 给我说了这消息。定津卫的大伙儿当夜就跑了,只剩个别死心眼的留在那里,硬是叫给人抓走。”
“原来墙上的通缉令,画的都是你们?”公冶明恍然大悟。
“是啊。”钱景福笑道,“我看今日有人在看通缉令,以为要动手捉我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轰他走。没想到那人是将军您啊, 不巧闹了个大误会。”
他说着, 屋子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上头赏银十两的,是你?”公冶明问他道。
钱景福摇了摇头, 道:“我就是个小兵,只够一两。赏银十两的是小旗。”
“是我是我!”一个两个小旗举着胳膊,各自认领着。
“那赏银百两的呢?”公冶明又问道。
“赏银百两的是我!”一乱糟糟的人从墙边挤了出来,他脸上也全是灰土,但眉心有一颗黑痣。
公冶明认出了他, 他是定津卫的千夫长之一,名为谢雄。
“赏银千两的,应当是指挥同知陈继业将军了吧?”公冶明问道。
“陈将军的赏银是五百两。”谢雄道。
“莫非一千两的赏银是我?”公冶明问道。
“将军的通缉令没被贴出来。”谢雄道,“赏银一千两的,是另一名指挥使。”
黄州的战事格外紧张。
赣西的大军气势汹汹,将洪广东面全部围住。军队堵上了各条商道,还时不时派一支骑兵突袭江夏。
洪广的百姓人人自危,期初还有举家往南方逃难的,越往后,百姓们越不敢出城。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黄州战事还在僵持不下,迟迟没有战胜的消息。
白朝驹坐在江夏城内,每日听着前线传来的战报,伤亡不断增加,他愈加的心急如焚。
战事开始整整一月后,六月廿三,河对岸也传来了噩耗。
先前渡河的队伍吃了败仗,只剩一千余人。
听闻消息的梁曲拍案而起,怒道:“那个薛罗,我猜到他不听话,想不到连公主也镇不住他!”
他口中的薛罗,是均州卫指挥使。因为掌管了长江边上几乎全部的水师,又同均州造船厂交情匪浅,此人自视甚高,行事也颇为大胆。
渡江行动的船只都是他一手调配,他在当地的将士心中有不少威望。得知太子未能渡江的消息,他立刻在心里谋划了一个大胆的机会,并想令陆歌平也一块儿参与。
“豫南在长江边上不过两卫,偷袭太子的队伍一定是天门卫派出的。咱们把天门卫偷袭了,太子不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渡江了?”
陆歌平此时坐在又挤又小的幄帐中,周围挤满了将士。她忍着冲天的汗臭味,忖思片刻,道:
“天门卫能偷袭太子,对我们也一定有所防范。梁将军说的不错,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梁将军不懂我们的状况,粮食很快不够用了,若是死等,将士们都得饿死。”薛罗道。
“粮食不够,就想想能弄到粮食的办法。”陆歌平说着,正想脱下腕上的金镯,叫他们拿去典当,换些米面。
她还没来得及吩咐,薛罗直接斩钉截铁道:“弄到粮食的办法,就是灭了天门卫。”
得了,这话又绕回去了。他现在是一门心思认定要攻打天门卫不可,可卫所外都有城墙保护,要想攻进去并不容易,哪怕己方的人数二倍于他们,也未必能够成功。
“这太危险了,我不赞同。”陆歌平道。
碍于公主的身份,薛罗没有当面反驳,但一走出幄帐,他就对身后的将士道:
“公主是个女子,不懂带兵打仗的道理,富贵险中求,想要进京,怎么能连这点风险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