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13节
作者:折耳根不折      更新:2025-10-27 15:48      字数:2754
  “大人说笑了,义兄他乃服侍陛下的近臣,地位可比我高多了,自然不能长期出宫协助大人您。”倡明听后解释道。
  李意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而是吩咐几人带上已经收拾好的东西,将其带到了自己的新家。
  ——
  “额,这就是我的‘豪宅’吗?”
  “果然不能有太大的期待啊......”
  这是一间颇为老旧甚至可以说有些荒凉的府邸。
  府邸上还有着个大篆字体的“吕”字。(此时李斯还没有改进小篆。)
  李意发现了自己出现的特别之处,就是能够认得大篆,虽然不太能写得出来。
  不过,至少不用担心自己是文盲了。
  李意看着这座府邸上的“吕”字,心头不由得一跳:吕?难不成......
  随后,忍不住问向身边的倡明:
  “你可知,这里曾经是何人的府邸?”
  倡明老实回道:“这里是前任相国的府邸。”
  李意内心一惊:靠!竟然还真是吕不韦的房子啊?
  不过随即又有些不解,吕不韦的府邸又怎么会才这般规模?
  当然,也不是说这间府邸很小,毕竟比起咸阳城里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府邸已经非常大了。
  但是,这府邸明显比李信的要小上不少,李意可不认为李信能住比吕不韦还大的多房子。
  “前任相国住的府邸竟然才这么大?”李意看了看倡明。
  倡明听后解释道:“大人,这只是是前相国在咸阳城内的府邸之一,像这么大的还有几十处,更大的也还有好几处。”
  “当然!这些府邸......现在全都是陛下的了。”
  李意扶了扶额头:“好吧,看来是我想差了......”
  吕不韦可是商贾出身,在咸阳城有几十套房产不过分吧。
  是自己的思想狭隘了,竟然还以为这就是吕不韦的住处......
  李意便吩咐几人将自己的东西放进去,顺便让几名侍卫打扫一番。
  这宅子不小,应该要收拾挺久的,索性李易便让倡明带自己去看看自己的那千亩良田。
  在品尝过秦朝的“美食”后,李意就一直打算弄点好吃的食物出来。
  所以他对自己手里的这些田地,还是颇为看重的。
  ——
  咸阳城外。
  不远的一处村落处。
  李意看着自己的千亩良田,不由得有些无语。
  不是,这也能叫良田?
  望着那已经倒伏了不少的作物,正稀稀落落的种植在土里。
  看样子等到收获的时候,应该还会再倒上不少。
  李意就不由得有些眼角抽搐。
  李意的身旁则是一位农夫模样的中年汉子,此人是这片土地上的众多佃农之一。
  在秦朝的农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耕农一种是依附农。
  自耕农同依附农的区别,主要是前者直接受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剥削,但并不受地主阶层的剥削,后者则正好相反。
  所以同自耕农相比较,依附农虽不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但是地主阶层对他们的压榨,却远甚于前者。
  自耕农承担的赋税、徭役至少还有法令规定,而依附农所受剥削完全取决于地主阶层的需求。
  佃农——同样属于依附农的一种,和土地主人类似于雇佣关系。
  他们负责种地,然后每年上交一定量的粮食。
  至于这个“一定量”的多少,就全看土地主人有没有良心了......
  少的可能收个两三成,多的可能收个五六成。
  不过在咸阳城附近的佃农过得都还算不错,毕竟咸阳城里的达官贵人够多,又是大秦都城。
  他们也不会对这些佃农压榨的太过分,一般也就收个三分之一的量。
  这位中年汉子此刻正恭敬的对李意说道:
  “大人,这里种的是粟。今年风调雨顺,长势颇为喜人。”
  李意白了他一眼,很想问他:
  呵呵,我看不出来这种得是小米吗?
  还有!你管这样子叫长势喜人?
  不过李意也知道,这也不怪他。
  毕竟现在秦朝的耕种方式还较为原始。
  几乎都是粗放的耕种方式,精耕细作虽然有,但是很少,且并不怎么科学,大规模精耕应该是从汉代开始的。
  因此,现阶段的农作物:
  刮风的时候倒一片,下雨的时候倒一片。
  干旱的时候死一片,水淹的时候死一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能种出多少,纯纯看运气!
  至于后世的垄作法和代田法是在汉代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的。
  “哎......看来等下次播种的时候,再来给他们指条明路吧。”
  现在这里的土地,既然种都种上了,他李意总不能让他们给拔了吧?
  “对了,你们这里可种了麦子?”李意随意的问道。
  “大人说的可是宿麦?”中年汉子听后道。
  李意点了点头。
  “这宿麦我们一般都是入秋才开始种的,现在我们并未种植。”
  这李意倒是理解,毕竟粟也就是小米,相对来说更抗旱,在夏天的时候不那么怕缺水。
  而小麦则对水分和养分更注重,并且还挺抗冻。
  虽然后世来看小麦更重要,但是如今秦朝推广种植小麦也没多少年。
  要不是秦朝修建了郑国渠1,能够更好的灌溉农田,他们可能压根就不会种植这需水量是粟两倍的小麦。
  所以他们选择这么种植,倒是也无可厚非。
  ——
  1郑国渠: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军队以达到“疲秦”的效果。然而此举适得其反,反而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使得秦国的农作物产量提升,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小麦大豆等作物因此得以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
  (某人微微一笑:诸君,我有一计,可以疲秦!)
  第12章 仙人爱好独特,喜欢腹胀?
  “那你等家中,可有富余的宿麦?”李意询问道。
  中年汉子闻言下意识的便以为,这位新来的土地主人是想要让他们上交更多的粮食。
  当即便露出一副死了娘的表情,开始卖惨道:
  “大人,您也知道,这去年收成不好,家家户户如今的粮食都还不够吃,哪里还会有余粮啊!”
  李意见他会错了意有些无语:
  不是!自己看着像是那种横征暴敛、鱼肉乡里的人吗?
  “打住打住,我就是问问你们有没有富余的宿麦,我拿钱来买,就按正常价格买。”李意刚刚得到嬴政的赏赐,短时间内并不缺钱。
  “额,大人您要拿钱买?”
  中年汉子眨巴了下眨眼睛,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上面的土地主人从他们这些佃农手里买粮的。
  毕竟真要想要他们的粮食,直接提高上缴额度,他们这些佃户还真敢不给吗?
  无田可种的人多的是,他们不种,自然有的是别人来种。
  不过中年汉子脑子还算灵光,连忙道:“如果大人真的想要买的话,那还是有着一点儿富余的,但是数量也绝对不会多。”
  这他倒是说的大实话,毕竟他们每年的收成抛去上缴的那部分,剩下的差不多刚好满足每家每户的食用量了,不可能存下来多少粮食。
  不过在他看来,宿麦反正也没粟好吃,而且麦饭每次吃了后肚子都胀气不怎么消化。
  卖给这位大人自己也能去城里买些别的粮食,自己等人也不会亏。
  李意闻言点了点头,让他回去联系此地的各家各户,问问哪些愿意把富余的宿麦卖给他。
  ——
  倡明见李意竟然要买宿麦,不由得主动出声提醒道:
  “李大人,这宿麦食之容易腹胀,不易消化都是我等这些奴才下人才经常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