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作者:
红油干拌饺子 更新:2025-10-23 16:37 字数:3112
“看来我不能辜负李将军的期望了!”
赵元溪话题一转,“既然这里的秦人和赵人摩擦不断,这怨气堵是堵不住的,不如咱办个比赛吧!让他们发泄发泄!”
“比赛,什么比赛?”
赵元溪:“李将军会蹴鞠吗?”
“赵人会利用蹴鞠强身健体,臣自然会一些,不过臣毕竟年迈,已经多年没碰过蹴鞠了。”
“李将军老当益壮,哪里就年迈了!不过你既然会,那就更好办了,等春耕结束,我们来一场蹴鞠比赛好了,就从这十万赵人中,选出三支队伍,再从秦人中选出三队,彼此争夺第一如何?到时候你带一队,蒙少将军带一队!”
“那您准备看戏?”李牧反问。
赵元溪哈哈大笑,“难不成李将军还想跟我比试比试!”
她倒是不介意,只是她若是带一队的话,那就只能是女子蹴鞠队,她能斗得过那些男子,但其他女子身形还是比男子弱些,这到底还是不太公平。
不过这又让赵元溪有了新的想法!
第208章 女蹴鞠队
蹴鞠是用来训练士兵、强身健体用的,古代没有女兵,但没说女子不能玩蹴鞠,组建几支女子蹴鞠队,似乎还挺不错。
赵元溪脸上带着笑,期待道,“可惜我不会蹴鞠,这世上估计也没几个会蹴鞠的女子,不然真想看看女子蹴鞠是什么样的!”
李牧:?
他解释:“臣没有要与您比试的意思,只是我和蒙将军不宜比试,我身份特殊,蒙将军又是秦军主将,无论谁胜谁负都不合适。”
“至于您说的女子蹴鞠,蹴鞠并非一日能成的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除非——太后有意训练女兵!”
他语气严肃,被戳中小心思的赵元溪也不恼。
她不紧不慢地道:“当初李将军说的,此地常有匈奴人侵扰,短时间内匈奴不会南下,但若是哪天匈奴人真的来了,我希望她们能有举起武器反抗的意识,哪怕能跑快些都行。”
“至于让李将军和蒙将军比试,的确是我考虑的不周到。”赵元溪诚恳道歉。
事关两国主将,哪怕现在他们在一起共事,也抹不去他们之间的不同,一不小心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矛盾。
李牧闻言作沉思状,他在想太后前面的话,比起等着别人来救,能自救自然是最好的,太后的考虑也有几分道理,匈奴一日不除,这里的人始终还是在危险边缘生活。
他看着赵元溪,忽得笑道,“太后既然想看我和蒙将军较量,倒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和蒙将军各自训练一支女子蹴鞠队,到时候可以让她们比试一番。”
只是帮助训练,并不参加,自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这样可以吗?不会耽误李将军的事吧!”赵元溪心里高兴地不行,还故作关心地添了一句。
李牧淡淡道:“臣不替您训练这蹴鞠队,太后也会找来其他的事让臣去做。”
赵元溪心虚地移开视线,别说得她好像是个奴隶主一样,看不得手下人休息。
她不过是觉得他们太能干,多给他们分配点活而已。
何况不给他们多找点事,他们两个整天在自己面前转悠。
这几日蒙恬不在,赵元溪感觉世界都宽阔了些。
李牧又补了句:“至于您有意的女兵,此事还需得大王的允许。”
咦!赵元溪惊讶地眨了眨眼睛,声音不自觉地放高了些,“你不会觉得练女兵很奇怪吗?”
难道她才是那个老古董?还是说她已经不如这个时代人的接受能力了!
李牧展眉,缓声道,“太后娘娘可知我在雁门曾守多久?”
“二十年。”
“我从一个小小的校尉,成了这边的主将,您猜是因为什么?”
李牧沉重道:“那是因为我活下来了!”
“雁门关曾经的那些主将很多都已战死,每一场战败,意味着匈奴人将对我赵国境内的百姓进行一场屠杀,臣见过上百的赵人仅被五六个匈奴人围杀,那时的臣责怪自己的无能,同时也疑惑为何他们不反抗?”
“臣不明白,难道匈奴人比死亡还要可怕吗?可今日太后给了臣一个答案,蚍蜉尚敢撼树,他们之所以不敢反抗,是因为他们没有举起武器的勇气。”
“若是敢拿起武器的人多一些,那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就多一些,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如此。”
“臣希望哪怕臣已经无力保护他们,秦军也无暇顾及此处,到时候他们也能给自己拼出一条路来。”
赵元溪陷入了沉默。
她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面前站着的并非只是名留青史的老将军,更是曾戍守边关多年,击退了一波又一波匈奴入侵,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人。
他为此付出的,是他半辈子的人生。
“我会早日向大王提议此事。”
李牧朝赵元溪拱手行了一礼。
咸阳城内,嬴政正头疼得很,他后悔答应太后照顾两个小孩了!
什么儿子,什么侄子!
明明是两人嫌狗厌的小孩,真不知道当初太后是怎么管住他们的!
自从他回宫后,念及曾答应太后的事,他将扶苏和子婴接到了他宫中照顾。
一天十二个时辰,这两小东西,除了去上课和睡觉的时候安静下来,其余时间简直像是一窝蜜蜂一样在自己耳边嗡嗡嗡叫唤!
原本半天能处理好的政务,他得再多花两个时辰。
若他训斥一番,这两人就要闹着回甘泉宫,哭泣声不止。
嬴政倒是想将他们给送回去,但他又偏不信邪,没道理太后能管好的人,在他手里就管不住了!
他让人将扶苏和子婴的小课桌搬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将这些书都抄一遍。”
扶苏和子婴看着自己面前那半尺高的书,四只眼睛瞪大。
“淳于先生给我们准备的课业,我们都做完了!为什么还要抄书?”
“这是我大秦的律令,你们身为我大秦的王孙,自然要熟读律令。”
子婴辩驳:“可我们还小!”
“已经五岁了,不小了!”嬴政淡淡道。
“你这是虐待我们,等大母回来,我要告状!大母说过不会逼我做不想做的事的!”
嬴政嗤笑:“呵!难道要任由你们玩物丧志?即便太后回来,她又能拿寡人怎么样?”
这话子婴还真没法反驳!
他垮着小脸,吸了吸鼻子,委屈巴巴地看向扶苏。
扶苏叹了口气,“父王,这些要今天都抄完吗?”
“月内抄完,之后寡人会考你们记住了多少。”嬴政头也没抬,语气依旧平静。
扶苏和子婴如遭雷劈,就连扶苏都忍不住道,“父王,能将大秦的律令完整记下来的人,除了李廷尉,我大秦恐没有第二个人了。”
嬴政反问:“他能做到,你们不能做到吗?”
子婴插着腰,气呼呼地道,“你就是欺负小孩,故意在为难我们!你自己都记不住!”
“谁说寡人记不住的?”嬴政终于放下了笔,似笑非笑地盯着眼前的两个小家伙,“寡人虽无过目不忘的本事,但记性还不错,不过区区秦律,如何会记不住?”
第209章 人嫌狗厌
嬴政虽然没有刻意去记过秦律,但秦国以法治国,他身为秦王,怎么可能不清楚秦国制定的那些律法。
子婴刚升起的那点暴躁的小脾气,啪嗒一下就被拍没了。
余光瞥见大兄眼睛似是在发光,就知道他已经叛变了,心中泪流不止,无比期望着大母能早些回来。
扶苏的确对父王越发崇拜,赞叹道,“父王真厉害!”
嬴政微不可查的嘴角微微上扬。
旋即扶苏又低下头,不好意思地道,“我和子婴虽学了些文章,但秦律繁杂,有数十万字,许多字我们还未曾见过,不敢轻言能全部记下来。”
嬴政轻敲桌面,审视着眼前的儿子,“那你想怎么样?”
扶苏眨着那双大眼睛,满含期望,“我们自会认真抄写,但要将这秦律都记下来,可否给我们再多些时间?”
嬴政轻笑,他没指望两个小孩真能将秦律全部都记住,不过是想让这些日子安静些,等到太后回来再将他们丢回去。
“行啊!那就等太后回来,让她亲自考你们。”
扶苏没想到父王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以至于他感觉自己好像踏入了圈套中,他是不是错估了父王的想法了。
“那大母什么会回来?”
子婴竖起耳朵,也眼巴巴地看着嬴政,等着他的答案。
嬴政揉了揉眉心,太后跑边关开荒去了,他还真不知道她能什么时候回来。
当初他离开的时候,太后还只是说要留在邯郸,如今跑去边关,他更是拦都拦不住。
“兴许春耕之后,她就该回来了!”
如果太后不再乱跑的话,大概会在五月左右回秦国。